Search

「 共存 」

COVID-19 的病原體為冠狀病毒🦠, 有些研究說出,病毒的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 共存 」

COVID-19 的病原體為冠狀病毒🦠, 有些研究說出,病毒的後遺症與愛滋病很相似,就是快速殺死免疫力。愛滋病的治療方法差不多用上十幾二十年才確定,但新冠狀病毒從有病例至今只是一年,雖然疫苗迅速面世,但病毒仍在不斷變種中,現時不斷出現的英國變種丶南非變種等......咁.......已面世的疫苗是否可對新變種有成效呢?若果每種疫苗平均要10個多月先可正式專研好及使用,相信未來幾年疫苗仍要不斷改良,病毒不會在短期消失,亦即是我哋都要面對現實,需要學習與這病毒「共存」。

點樣「共存」?

在這環境下,病毒有可能繼續每天都令香港有雙位數字確診,直至兩年..三年...甚至乎五年.....咁........香港是否繼續要實施限聚令、不容許很多行業營業、限制餐飲營業時間,停止了所有活動,那麼我們即是要坐以待斃?繼續「斬腳趾避沙蟲」?

我有兩個例子 :

1) 愛滋病差不多在八十年代被發現,最初爆發,引致很多人感染及死亡,難道當年人類因為恐懼,而避免發生性行為?事實證明係全世界推廣及教育「安全性行為」

2) 如果發現地上有疊鈔票,但講明鈔票帶有病毒,咁係唔係就唔執? 不過我就一定會執,但會做足防疫準備,例如帶口罩及手套,不會用手摸眼耳口鼻,之後再用消毒藥水清潔手及鈔票等等.......

斬腳趾避沙蟲絕對不是控制這個疫情的最好做法。可否考慮與「它」共存,市民可以正常生活及取得生活的平衡,各行各業可以取其道而生存呢?

政府應該要加強再加強向香港各階層宣傳怎樣去防止感染,由基層做起,小孩至老年人,每天二十四小時在不同渠道宣傳如何防止感染,甚至乎每條街都設有宣傳站。

全港市民要自律,懂得衛生,相信就算新冠病毒繼續存在,我們感染的機會也不會高,當然這個不是百分百的保證, 但總比現在的措施好得多,香港巿民可以繼續正常生活,工作,社交,而社會也不需要停頓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THIS IS STEVEN LO'S FANPAGE Steven Lo Kit-sing, Chairman of bma Group
View all posts